|
不用安全座椅 小心二次傷害中國兒童道路交通事故傷害部位(根據年齡分布)
正月十五前,是春節自駕返程高峰期。記者在京港澳高速公路北京杜家坎收費站觀察發現,帶孩子乘車出行的車主,使用安全座椅的寥寥無幾!皟和塑,必須使用安全座椅!边@是一個說濫了的話題。但是,不用安全座椅,危害有多大?絕大多數家長并不知曉。 相關兒童安全出行研究專家向記者描述了這一“無知無畏”的可怕后果。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情報研究所信息室主任、兒童安全出行促進辦公室秘書處負責人潘增友提供的碰撞試驗視頻顯示,當汽車發生碰撞后,車輛或驟;蚣眲p速,使用安全座椅的兒童身體雖被固定,其手臂、腿部、頭部和內臟仍不可抑制地向前沖擊;未使用安全座椅的兒童,就會被拋離座位、繼續向行駛方向移動。一般情況是,車內兒童會撞上車內硬物,如座椅、儀表盤或其他乘客,更有甚者,從車窗彈出、墜落地面。 潘增友曾對中國兒童道路交通事故進行調查,匯總后的數據統計顯示,車輛發生碰撞,不僅僅會造成兒童體表受傷,更嚴重的損害則來自于體內傷害。 據兒童乘客安全認證技術師陳鑫介紹,車輛發生碰撞后,車內兒童會受到兩次傷害:一次傷害是,軀體飛離座椅、撞擊車內裝置,兒童體表被傷害,包括挫傷、骨折、頸損……二次傷害是,當軀體拋離停止,由于慣性力作用,兒童內部器官,仍在向前移動,孩子嬌嫩內臟,會繼續撞擊其他器官或是骨骼系統。 具體表現為,軟組織器官會撞擊在周圍骨骼上而受到損傷,如腦組織撞上腦骨,造成腦組織損傷;肺部撞擊到胸腔,肝臟和胃臟撞擊到脊柱,心臟撞擊到胸骨等。 第二次傷害的發生概率,要比第一次傷害高得多。但由于二次傷害體表特征不明顯,孩子又不會清晰表達,極易被家長所忽略,其危害值相當高。 二次傷害有多嚴重?專家以碰撞事故中最多見的腹部傷害為例向記者做了介紹。 車禍腹部損傷,一般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損傷。 閉合性損傷無傷口,由于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故而較肢體損傷更易致命。據統計資料顯示,腹部傷的死亡率高達10%-20%。 常見腹部損傷有:脾破裂、腸(大腸、小腸)破裂和肝破裂等。其中,脾臟是腹部內臟中最易受損的臟器。脾外傷破裂的發生率占各種腹部損傷的40-50%。這是由于脾臟組織比較脆,里面充滿血竇;另外脾臟位置固定,不易移動,外力作用于表面時,力量不易得到緩沖,以毛細血管最易破裂。 據日本保險協會統計,車禍腹部傷害醫治成本,較之其他車禍外傷高出數倍之多。 但是,二次傷害危害值最高的卻是顱腦損傷,它極易導致兒童死亡。 據AFEKIDS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區首席代表崔民彥提供的統計數字,2013年,道路交通事故兒童死亡人員致死原因中78%是顱腦損傷。 據潘增友介紹,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兒童受傷害的嚴重程度、傷害部位有很大區別。 中汽中心調查數據顯示,在兒童所有年齡段中,15-17歲兒童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占到全年齡段受傷害兒童的35.84%。 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而言,駕駛機動車和乘坐機動車是造成其傷害的兩個主要原因,分別占到該年齡段受傷害兒童的32.7%和37.22%。原因是,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道路交通出行自主能力已經很強,在乘坐機動車時,不再受到成年人的特別關注,從而較少采用或者不用車輛上的安全設備,導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時受傷害幾率較高。 年齡在1歲以下的兒童,在全年齡段受傷害的兒童中,占的比例最小,這與該年齡段兒童出行次數較少有直接關系。 但是,這個年齡段兒童,事故發生后的死亡率,在各年齡段兒童中是最高的,達到34.32%。這是由于該年齡段兒童身體結構非常特殊、頭部重量占全身比重最大、脖頸支撐力又十分脆弱、頭骨發育不完全,故在事故中,頭部很容易受傷。除了頭部損傷,這個年齡段兒童,因為身體結構發育不成熟,事故中的沖擊受力,很容易對其造成嚴重傷害。 |